北京时间:2024年04月20日 温哥华时间:2024年04月2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民 | 正文


陆媒:当不当“四等英国人”?香港人看着办吧

环球中文网 时间:2021-02-06 09:57:57

【环球中文网 cbeiji.com讯】

 

1月29号,英国首相约翰逊的发言人跳出来说:“我们已经清楚表明,不会对那些拥有BN(O)身份且选择来英国生活、工作、学习的香港人视而不见。”这个前老牌儿帝国,再次对中国进行了挑衅。中央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反制英方的屡屡傲慢,决定从2021年1月31日开始,不再承认BN(O)护照作为旅行证件和身份证明。

香港特区政府也迅速跟进,宣布BN(O)护照从此不能用于香港出入境,也不得在香港作为任何形式的身份证明。内地与香港,在抵御外国人妄图干涉我国内政上,再次取得了胜利。自打香港回归以来,英国政府三天两头提所谓“香港问题”。这个老Baby,纵使余晖沉底,依然心心念念东方之珠,我们早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但这次一定有小伙伴好奇,这BN(O)身份、和BN(O)护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英国要拿这个说事儿呢?本期《消化一下》,咱们就来聊聊BN(O)护照和香港市民的身份问题。BN(O),全称是“英国国民(海外)”,英文: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对应的护照就是BN(O)护照。它产生的原因,其实还是时代的眼泪。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给了“友邦”,二十年后割让九龙半岛,1895年又拱手让出新界以及200多个岛屿,租期99年。

到了二战时期,日本占领香港,民国政府就想过解决香港问题,但是偏偏常凯申遇到了丘吉尔,这事儿就下次一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一直是我们一贯的国策,香港问题成了两地中国人心中的一根刺。斗转星移,改革春风吹满地,不蒸馒头争口气。

1982年中英开始谈判,最开始,撒切尔夫人还想借着马岛战争的“余威”,挣扎一下,“主权换治权”,但解决香港问题已经是国家领导层的基本共识,坚定了1997年要收回香港。小平同志把话撂那儿了,“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谁不解决这个问题,都是李鸿章。”更不用说,中英实力早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历时两年,一共进行了22轮谈判,中英双方最终达成了关于香港未来的基本共识,实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伟大构想。但是英国嘛,懂的都懂。

到了80年代末,国际风云变幻,暗潮涌动,港人人心不稳,时任港督卫奕信,为了稳定人心,从1987年开始给港人签发BN(O)护照,这一时期,BN(O)护照签发量较小,还没成为英国搞小动作的工具。

然而到了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走马上任,在“捣乱政策上”改走强硬路线,政制改革方面,处处与内地对抗,BN(O)护照也成了捣乱工具,他一上任,签发的BN(O)数量就迅速暴涨,三年内涨了近6倍。根据当时的规定,BN(O)护照登记截止于1997年9月30日,而香港回归是7月1日,英国态度明确,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1997年9月30日,这种国籍的登记终止,英国政府不再接受新登记,在此之前申请的香港居民,都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英国人”,他们的子女,虽然不得继承这一身份,但是可以拿另一种身份——“英国海外公民”,是不是很迷?这个我们放到后面讲。

到了2020年7月22日,英国政府对BN(O)护照持有者扩权,从2021年1月起,持有这种护照的香港人可以申请特别签证,到英国居留,还可以带上直系亲属,包括1997年7月1日之后出生的子女。英国内政部去年10月有份报告称,英国政府估计,约540万香港居民有资格通过BN(O)签证申请移民英国,其中230万是BN(O)持有者的小孩儿,未来5年,会有26万到32万左右的港人会用BN(O)签证居留英国。

诶,有点小伙伴就好奇了,为什么你刚刚说拿这种身份的人是“某种意义上的英国人”呢?因为按照英国官方说法,广义上也是英国人,但并不自动拥有英国居留权。这就太奇葩了,我是你国人,你连暂住证都不给我?

因为真的就是“薛定谔的英国人”,英国的国籍也分三六九等。除了英国人和BN(O),还有海外公民、海外领土公民、英籍人士、受英国保护人士,这样那样的身份认证。大家可能听乱了,咱们来粗略地捋一捋。

一等人无疑是英国公民(British citizen)。

二等人英籍人士(British subject)。就是1949年1月1日之前,个别出生在爱尔兰和英属印度的人。

三等人就是英国海外领土公民(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 citizen),之前叫英国属土公民(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ies citizen),除了在塞浦路斯英属基地区的这些人以外,大部分英国海外领土公民,都可以拿到英国公民身份。

四等人就是我们今天聊的主角——英国国民(海外)人(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包括那些认同港英的老港独。

五等人则是英国海外公民(British Overseas citizen),主要是生活在英国前殖民地,之后国家独立了,没有拿到新国籍的这批人,最多的是马来西亚的槟城人和马六甲人,还有就是肯尼亚人,四等人的子女也能拿这个身份。

最底层的六等人就是“受英国保护人士”(British protected person),他们就不是英联邦公民了,但是可以得到英国的领事保护。

四五六等人,没有资格拿到英国的居留权。

那为什么好好的香港人不做,要去当四等民呢?这就得聊一聊港人的态度了。

我们分开来看,对于那些上街闹事的港独黄丝,其实大部分是20岁出头的愤青,他们不少都是97年后出生,根本没有BN(O)护照。禁不禁,都不妨碍我们逮人。其实啊,按照这个思路一想,英国人的态度非常明确,把这些人当一次性用品,用完就扔,您配拿着BN(O)护照避难吗?您不配!虽然他们也能拿着五等人身份,但是要跑去英国,还是得靠那些拿着BN(O)护照的父母。拿着BN(O)护照出境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去吧,时间会冲淡一切。对于爱国爱港的市民,也不碍事儿,香港护照167个国家或地区免签,在境外遇到问题,中国使领馆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

哦对,还要提一句。既然香港人有BN(O),为什么澳门人没有类似护照呢?首要原因,葡萄牙是个小国,冷战高峰期殖民地陆续独立,没有那么多海外领土拿来分三六九等护照;再加上本国经济就拉胯,也没必要处处防着殖民地的居民入境。

如果单说葡澳地区,因为殖民政府治理无力,内地很早就在影响澳门了。1966年12月3日,澳门爆发底层工人起义,澳葡总督下令镇压,解放军搞了次“炮舰外交”。1967年1月2日,澳葡政府禁止了一切在澳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敌对的活动。70年代后,澳门已经事实上回归了。

所以到了1987年,中葡签订联合声明。双方备忘录里,就基本解决了葡萄牙护照的问题。就是你之前有葡萄牙护照,之后还可以用,但这个“护照”就是个旅行证件,和国籍没关系,大家都是中国公民。而葡萄牙方面也承认,之前的还有用,但之后也不会再发新的了。

您瞧,这就叫做现实中能拿到,谈判桌上才能拿到。凡事去掉政治色彩,问题就好解决了。澳门市民的“身份问题”和旅行问题,很快被“特区护照”解决,根据亨氏护照指数排名,澳门144个国家地区免签,排32位。有这么方便的东西,更没人愿意大费周章,弄什么“葡萄牙护照”。如今64万澳门人中,只有16万人持有葡萄牙护照。这里我要提一件扎心的事,香港《南华早报》2018年曾披露,1985年,英国内政大臣韩达德曾对葡萄牙外相施压,说要防止香港人通过澳门,拿到葡萄牙身份,从而借道进入英国,把那些香港人都给我拦在外面!你看看,这港英居民,在英国政府心中是个什么地位。

好了,快到节目尾声了。BN(O)护照这事儿,归根究底还是因为香港历史背景特殊。这首先就不关乎“证件”,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毕竟80年代,无论是中英,都不想看到英国特遣舰队覆灭于南海。而中美当时也处于蜜月期,很多事情,确实可以谈。

谈判嘛,双方有来有回,中国政府需要什么?需要主权平稳过渡,而英国,也想在香港捞钱,维持一定影响力。所以对于1997年7月1日出生前的香港居民,确实有近三百万份证件,存在一个说不清的灰色地带。但中英联合声明,已经成为历史文件。香港回归20多年,已经有两代人长大了,350万人没有BN(O)护照,另外300万人有,这本身就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事儿。而且中央政府也没有触及英国在香港的商业利益,于情于理,英国政府都不应该对9557公里外的香港,指手画脚,叽叽歪歪。

但是近两年,约翰逊政府连同特朗普的“外交爪牙”蓬佩奥,不断派出境外势力进入香港,不断破坏中英政治互信。分裂、颠覆、渗透、破坏一条龙。香港的定位和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和破坏。为什么这些不三不四的“团体”,如入无人之境?BN(O)护照的特殊性,显然发挥了作用。正所谓“你不义,别怪我不仁”。中国政府对英国政府,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维持了外交礼节。既然约翰逊政府主动破坏了中英互信,那中国政府就必须堵住BN(O)护照这个口子。

还是那句话,香港不仅是742万市民的香港,更是14亿中国人的香港。无论是从提高治理水平出发,还是震慑某些“怀有二心”的本土势力。香港人,都必须从共和国公民和“英国四等公民”这两个身份中,找到那条人间正道。

(观察者网)







疫情让年轻人都宅在家里,欢迎加入单身俱乐部和单身青年家长俱乐部,幸福就在眼前,抓住就是机会!加微信vanlights


敬请关注温哥华中文网微信公众平台. 用微信扫一扫下面二维码即可获得最新,最权威的资讯
最新上传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
最近24小时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48小时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一周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
最近一月热点新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