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中文网 cbeiji.com讯】
当代年轻人不想“拼”,也是一种高度理性的利益权衡。当“拼”在经济上并不那么划算,不想拼就是理性经济人的选择。
撰文丨张明扬
董明珠肯定无法料到,她前几天随口说的几句话,又在社交媒体引发了惊涛骇浪。
当被问及《我的阿勒泰》引发了大众对悠闲生活方式的渴望时,董明珠说:
你可以打辞职报告,可以回去休闲,没有问题。我觉得是自己的选择。像我一样的,三十几年没休息过,你觉得吃亏了还是这种选择错误?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很幸福,所以幸福没有一个标准,幸福来自于你的内心。
董明珠说错了吗?
01
看到董明珠的话,年轻打工人炸了。
我抄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高热跟帖:
财富地位对人的异化会体现在共情能力的下降上,这一点算是在她身上看到了;
我们年轻人真的不知道这样拼命努力下去是先能攒够钱买房,还是身体和精神先崩溃……我身边越拼命越认真的人被PUA得越狠;
一个人的彻底老化就是从放弃去理解年轻人开始的,从这一点来看,她老化得很彻底;
一点也不惊讶了,像这类人已经不会跟普通人好好沟通了。
很显然,在年轻打工人眼中,董明珠已经与他们“脱钩”了。
这当然不是董明珠想要的。
事实上,她已经在她能够接受的话语体系内尽力地去和年轻人沟通,比如,她也说过:
我们现在不要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说现在年轻人不行,优秀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因为他们是支撑未来国家的发展,人类发展的支撑点,对吧?
凭心而论,董明珠对年轻人是有寄望的,但她心目中的年轻人,就像她当年亲自树起的“董明珠接班人”孟羽童一样,是完全像她年轻时候一样,“三十几年没休息过”,只有工作,没有生活。
但时代终究是变了。或者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甘于像董明珠那样“奋斗”。
▲董明珠和孟羽童(图/CFP)
如何理解时代变了?
第一,董明珠生活在一个狂飙突进的改革年代。在那个年代里,房价还很便宜,阶层没有固化,无论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还是学历不高的打工人,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大多都能收获一个不错的成果。
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卷”,竞争更小,收益更大。我想,如果可以和董明珠交换时代的话,很多年轻打工人也是愿意没日没夜地加班的。
从某种程度上,当代年轻人不想“拼”,也是一种高度理性的利益权衡。当“拼”在经济上并不那么划算,不想拼就是理性经济人的选择。
第二,尽管当代年轻人有很多“时不我与”的抱怨,但他们内心里也知道,相比父辈,他们这一代人的家庭条件要好得多。
他们的家庭不仅有能力容许他们在一段时间里躺平,比如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全职儿女”;更重要的是,作为个体,父辈的奋斗是为了什么,当然不是为了GDP世界第二,而是为了给儿女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让儿女可以不像自己当年那么苦。
这么说吧,一个正常的父母,即使自己年轻时“三十几年没休息过”,他(她)也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上如此奔忙的生活。
让自己的儿女不那么拼,也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这不就是父辈奋斗的理由,乃至结果吗?
所谓时代变了,不仅是中国一家的事情,但凡有过高速增长期的经济体,无不要经历这样一个代际的行为变迁。
再比如,父辈中的很多人天再热也舍不得买空调,买了也舍不得开,这难道就是格力想回到的时代吗?正是因为民众开始享受生活了,开始消费了,格力的空调生意才能保持那么多年的中高速增长。
这样的粗浅道理,董明珠可能是不屑于懂,她只愿意生活在自己“三十几年没休息过”的时代幻象里,无法自拔,无法跳脱。
02
有一则评论我很喜欢:
老板,人家想要的是多一些休假,好去休闲放松完了回来继续踏实上班,你怎么叫人直接就辞职了。
如果是外国人,看到董明珠“打工人想要休闲可以辞职”的评论,多半会发出“友邦惊诧论”。
我们总说要与世界接轨。市场经济要接轨,法治要接轨,尊重企业家要接轨,保护私有财产要接轨,重视个人权利要接轨,很多高大上的制度设计都需要接轨,但“work-life balance”(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难道就不需要接轨吗?
在发达国家,“work-life balance”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普通打工人可以不知道亚当·斯密是谁,但这件事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不较真。
随便看看国外的公共舆论,当我们还在为了“996”和“调休”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人家正在讨论的是“work from home”(居家办公、远程办公),探索的是“一周四天工作制”。为了把员工拖回办公室,国外的大厂老板操碎了心,马斯克都怒得语无伦次了。
但人家的经济为此崩溃了吗?好像没有吧,英伟达的总市值刚刚超过3万亿美元,美国股市史无前例地出现了三家3万亿市值的公司。
有时候,我总会觉得这个世界很魔幻、很折叠。明明“work-life balance”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基本常识,明明李彦宏当年在加州的自家后院里也一边晒着加州的阳光一边种菜来着,但仅仅是跨了几个时区,我们这里就有了百度公关一号位的霸总名言,就有了刘强东的兄弟宇宙(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话说,董明珠的话其实和刘强东也差不多啊,他们都对“生活第一,工作第二”十分地看不惯。
03
了解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是一个非常“亲商”的人,一向都对网上那些反资本的言论深恶痛绝。
有人说了,批评董明珠的言论,就是反资本,反民营企业。
可这是一回事吗?
我看,这么说的人才是“反资本”、反民营企业、反企业家,他们把企业和市场经济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丑化成了“加班原教旨主义”。
他们难道不知道市场经济的内涵一直在自我更新吗?
在现代意义的市场经济里,就是包含打工人与企业的长期博弈,就是包含打工人的权益(福利)的不断上升,如果你非要回到19世纪的那个“正宗”市场经济里,建议你穿越回狄更斯时代的兰开夏纺织厂吧。
事实上,正是有了打工人与企业的长期博弈,才有了今天我们热爱的拥抱的那个市场经济。
我相信,就像“休闲与工作”可以平衡一样,企业与打工人的权益也可以在博弈中达到微妙的平衡。非要把休闲与工作、企业与打工人对立起来,那不是现代人,那是单细胞动物。
想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想要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想要一份少加班的工作,这不是反资本、反市场经济,这是伟大的博弈,这是参与净化、升级市场经济。
当然,在本次董明珠事件跟帖里,还是看到了不少令人作呕的“反资本”言论。
董明珠是一位极其杰出的企业家,她的确丧失了和这个时代年轻人对话共情的能力,但你凭什么喊着反资本的口号“打倒”人家呢?
不让公众批评董明珠的是单细胞生物,但借机反资本的,就连生物都算不上了。
为什么批评董明珠的言论,就一定将民营企业视作洪水猛兽?
工作机会,是民营企业家、打工人、消费者共同创造的,没有谁养活谁,也没人天生高人一等,但谁也缺不了。
这一层意思,经济高歌猛进也好,经济不景气也好,就业机会多也好,找工作难也好,都是不变的。
企业家不能因为自己的经营出了问题,或是经济大环境一般,就找打工人的茬,在打工人身上找增长点,这是没出息的表现。
但与此同时,打工人也别整天资本资本的挂在嘴里,你们要批评博弈的是企业的不当行为、企业家的不体面发言,而不是民营企业本身的合法性。
没有了企业,打工人连博弈的对象都没有。
前几天,看到国外社交媒体上有一个讨论:有没有人觉得40小时工作制不适合人类?
原文明明说的是雇主(employer)控制着你何时吃饭何时上厕所,但到了国内博主这里,就华丽地将“employer”翻译成了“资本家”。
某些打工人的思想就贫瘠至此了吗?脱离了“资本家”这些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概念,你们难道就不知道该如何讨论问题、如何正常批评了吗?
对,只要你真诚地抬出了资本家,抬出了反资本,这就不是体面的批评方式。
这就好比,你可以在桌子上和对面的人激情辩论,吐沫星子直飞,指着对方骂娘,这些都没问题,但你不能把桌子给掀了吧。
这就不是博弈了,也不是辩论了,这是动粗。
打工人追求的是work-life balance,拥抱的是21世纪的市场经济:工作与生活可以平衡,企业与打工人也可以博弈。
那如何平衡董明珠的言论呢?
批评就是一种平衡,用脚投票就是一种博弈,再不行,你也可以粉胖东来啊。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有很多类型,你挑自己看得惯的就行。
在中国语境内,学会批评,而不是批判,这是每个打工人的成年礼。
(冰川思想号)